花園村成全省唯一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
上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東陽市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復函》(以下簡稱《復函》),指出經省委改革委審議,省政府同意在東陽市花園村開展“浙江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并原則同意《東陽市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標志著花園村正式成為浙江省唯一的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
《復函》要求,東陽市要認真履行試點主體責任,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堅持改革創新、統籌推進和政策底線,積極探索浙江特色新時代美麗鄉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社會治理新模式、鄉村管理新途徑,破除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花園村走出一條新時代鄉村振興實踐之路。花園村要承擔具體試點實施責任,積極參與實施方案制定,認真落實《試點方案》。金華市要加強統籌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指導督促《試點方案》順利實施。
《復函》指出,省級有關部門要根據《試點方案》特別是省級層面支持改革事項清單的要求,加強指導和支持,促進改革試點順利實施。省委改革辦加強統籌,省農辦發揮牽頭作用,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履行職責,積極支持試點工作。《復函》還強調,金華市及東陽市和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試點實施的階段性評估和指導跟蹤,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試點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報告省政府。
據介紹,在花園村開展“浙江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具體實踐,是強村富村提升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浙江省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進入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標志,更是全國統籌城鄉體制機制突破的標志性改革,具有首創意義。花園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為主題,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共建、共富、共治、共享,以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重點,強化黨建統領,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快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積極培育“村域小城市”,努力把花園村建設成為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實踐典范、鄉村未來社區的實踐典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實踐典范,為全省全國創新“三農”工作提供經驗和樣板。
花園村已有690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前是一個有名的窮山村。1978年,花園村年人均收入僅為87元。1981年以來,在村黨委書記邵欽祥的帶領下,花園村經過近40年的創業拼搏,以“強黨建、抓工業、興產業、惠民生、善治理”為重點,做到五個“不動搖”:一是堅持黨委領導、黨員帶頭不動搖;二是堅持依法治村、民主管理不動搖;三是堅持發展工業實體經濟不動搖;四是堅持為民、利民、惠民、富民不動搖;五是堅持打造中國農村樣板、世界名村不動搖,實現了從“兩創”到“兩富”再到“兩美”的華麗轉型,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樣板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2016年7月1日,花園村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同年花園村榮膺“中國十大國際名村”,并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名村綜合影響力300佳”前三甲。花園村是浙江省首個單獨以村為單位創建成功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首批“中國十大優秀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網友最喜歡的鄉村旅游目的地”,還成為中國村官培訓基地和全國新農村建設A級學習考察點,被譽為“浙江第一村”“天下紅木第一村”“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榜樣”。花園村還被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首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等上百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特別是近年來,花園村堅持黨建、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齊抓共建,深入貫徹“強村帶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理念,積累了許多基層善治的先進經驗,形成新時代鄉村與城市耦合發展的先發優勢。截至2019年底,花園村村域面積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6.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4萬人),全村實現營業收入602億元,擁有個私工商戶3768家,村民人均年收入13.5萬元,接待國內外游客570萬人次。站在新的發展階段,空間規劃、要素保障、基礎配套、管理體制等制約了花園村的進一步發展和功能作用的發揮,迫切需要借鑒鎮域小城市培育試點有益經驗,加快理念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再次跨越發展。